乡村振兴丨昭苏:百万亩草场开镰 金色草原醉丰收

文章来源: 昭苏零距离 发布时间: 2024-08-14 17:15 浏览量:
【字体: 打印本文

饲草作为草原畜牧业生产基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8月,昭苏县97.93万亩天然打草场和9.58万亩人工打草场进入打草季,各乡镇有序开展收割、打捆、拉运牧草等工作,为牲畜储备充足的越冬“口粮”。


8月12日,记者在察汗乌苏乡新乌苏村打草场看到,割草机、捆草机等大型机械轮番作业,草地里一捆捆牧草与牧民们忙碌的身影交织在一起,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随着打草机械轰鸣而过,草原上划过丝带般的痕迹,空气中弥漫着牧草的缕缕清香,捆好的饲草散落在草原上犹如一颗颗“金豆子”。


新乌苏村村民那木西拉家的400亩天然草场开镰收割,收割后的优质牧草足够家里牲畜安全越冬。“现在是打草的高峰季,得益于今年雨水充沛,牧草产量相对往年要好,预计能收割5000捆草。这些牧草除了喂养牲畜外,多余的还可以对外出售,这样一来今年牧草的收入也非常可观。”


近年来,昭苏县农牧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机械化打草替代了传统人工打草,大型机械逐渐成为收割牧草的主力军,实现了牧草收割全程机械化作业。每到打草季节,割草机、捆草机驾驶员们都会挣到一笔可观的收入。


这些年,新乌苏村割草机驾驶员孟克巴依尔先后购置了大型拖拉机和配套的割草机,每到打草季,他都会到各乡镇打草挣钱。“机械化作业既方便又省力。我现在驾驶的这台大型割草机,一天能收割120多亩草场,每天收入预计在700元左右。农牧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也为我们带来了经济效益。”


察汗乌苏乡新乌苏村有打草场3.6万亩,该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按照 “早谋划、早准备、早部署”原则,组织党员干部围绕牧草收割、安全生产、畜牧养殖等畜牧生产重点工作,为各族群众提供贴心保障服务。


察汗乌苏乡新乌苏村党支部书记孟巴依尔说:“目前,全村牧草收割工作已过半。为保障畜牧生产高质高效推进,我们协调了周边乡镇的多台大型机械,协助村民完成打草作业,为牲畜越冬度春提供坚实保障,确保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近年来,昭苏县实施草畜平衡、草原围栏、草原毒害草治理等一系列天然草场保护和管理措施,推动草场生态资源有效保护和恢复,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昭苏县融媒体中心 巴特那生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