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苏县夏特乡概况
一、地理位置
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位于昭苏县城西南75公里处,地处东经80°45″、北纬44°35″之间;总面积1002平方公里,耕地6.8万亩,草场面积58万亩,海拔1806米。闻名遐迩的夏特古道与南疆阿克苏地区相连,直线距离190公里,北边与哈萨克斯坦隔河相望,乡政府所在地距哈国农庄25公里,边境线长22公里。
二、沿革、区划
全乡辖8个行政村,六个农业村分别是新尼孙上村、新尼孙下村、达甫乎尔村、阔斯托别村、喀塔尔托别村、塔勒德塔斯阿尔纳村;两个牧业村分别是玛热勒特村、别斯喀拉盖村。夏特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业相结合,产业和旅游业同发展的一个乡。
三、人口、民族
全乡辖8个行政村,六个农业村、两个牧业村,全乡主要由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汉族、蒙古族和其他民族组成。
四、地理环境
夏特乡是一个以农牧业相结合的民族乡,区域内平均海拔在1806米,属典型的高原地形,四面高山环绕,形成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全年气温低,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仅有90天,雷雨冰雹成灾,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日夜温差较大,秋季降温迅速,西伯利亚、乌拉尔山的冷空气经常入侵,冷空气活动频繁,由于气候和自然环境影响,各种自然灾害频繁,主要灾害性天气为干旱、融雪性洪水、山体滑坡、冰雹、雪灾等,以冰雹、雪灾尤为严重,给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损失和影响。
五、资源物产
水利资源:境内属特克斯河水系。有夏特河等7条河流。
动植物资源:全乡农作物耕地面积80300余亩,种植小麦54380亩,油菜23930亩,蚕豆1010亩,食葵920亩,贝母60亩。注射牛口蹄疫4760头、注射羊口蹄疫14330只;注射牛炭疽、气肿疽2600头,羊炭疽、气肿疽4950只,监测布氏杆菌病牛2850头、羊950只;鉴定并参保三级以上褐牛4520头,优良马鉴定2匹,马组群鉴定210匹;共设立7个配种点,固定4个、流动3个,已完成黄牛改良3760头;开设马改良站1个,完成改良175匹;出县境检疫马157匹、牛1060头、羊3420只;牧民定居工程共25户,目前全部投入使用;与128户签订防火协议书,240户牧民草畜平衡达标。
旅游资源:夏塔又名夏特,夏塔是蒙古语“沙图阿满”的音传,为“阶梯”之意,是古代伊犁至阿克苏的交通驿站,现为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政府所在地。曾经是乌孙国的夏都,这里濒临高峰林立的天山主脉,有烟波浩渺的特克斯河,夏塔峡谷则以该河的山口、古道、古遗址、民俗和自然景观组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古文化旅游区。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