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芨芨草编织技艺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19-12-19 16:05 浏览量:
【字体: 打印本文

芨芨草编织哈萨克语称为其托合吾,用芨芨草编成的“琼木其”,通常是被用来挂在毡房里,顺着毡房圆形的四周将其展开,既美观又实用地装饰了家,也可以将其挂在门上当门帘,阻挡寒风和小动物的进入,阻挡蚊蝇进入、保持屋内空气流通。

芨芨草编织技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木垒、巴里坤两个哈萨克自治县以及乌鲁木齐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的哈萨克人聚居区。

哈萨克族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牧民们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换草场,逐水草而迁徙。因其居无定所,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毡房这一建筑类型。

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草原岩画艺术逐步兴盛,新疆岩画中有不少反映狩猎、豢养家畜、放牧及描绘生态环境的岩画,从中可发现毡房的雏形,从而催生出哈萨克族芨芨草编织技艺。

从哈萨克族芨芨草编织技艺可以体现出哈萨克族文化、手工艺发展的轨迹,对研究哈萨克族文化史、美术史、制作技艺有着重要的佐证,从中我们可以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发展水平、生活状况、习俗等。

哈萨克族芨芨草编织技艺的构图与装饰手法,体现了哈萨克族率真自然、崇尚和谐的民族性格。达到了实用与美学的统一,其图案富有内涵、色彩艳丽让人赏心悦目,充分展现了哈萨克民族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感受力。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