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保存最完整的藏传佛教庙宇—圣佑庙
新疆保存最完整的藏传佛教庙宇—圣佑庙
摄影:秦杰
圣佑庙
圣佑庙地处昭苏县城西北1.5 千米的洪纳海河畔,海拔1895.4m。建造选址时非常考究,整座寺庙坐北向南,背山靠水、居高临下。在未有现代化建筑群之前,在县城所在的区域都是可以看到圣佑庙的,这是当地百姓祈福之地。
圣佑庙又称之为喇嘛庙,蒙古语称之为“博格达夏格松”,藏语称之为“吉金玲”。圣佑庙修建于 1884 年至 1898 年期间:1883 年从北京请来著名建筑师李照福等80 余名技师,1884 年开始做前期的准备工作,持续四年,主要是征集建筑材料,1888 年正式动工开始建,完成于 1898 年。共有大小十一殿,现只保存八个殿,2001 年 6 月 25 日,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佑庙几经易址,最终建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所寺庙。
进入庙内首先我们看到的是“照壁”,按照习俗照壁应从左边进,右边出。照壁是具有挡风遮蔽视线作用的一面独立墙壁。早期建造的照壁长12米,宽2米,高8米,现照壁为复建。 整座寺院是以中轴线对称,它融合了多个民族的文化而建。
法舞殿
再往里走就是“法舞殿”,这是僧人们跳法舞及存放法舞服的地方,在藏传佛教举行盛大法会时,时常还伴以法舞的表演。
闭关殿
向前方看去就是我们的“闭关殿”,是僧人修行闭关的地方,也是观音八斋戒法会时,僧人受观音戒的地方。
钟鼓楼
往两侧看去,两侧配有东西配殿和六角形平面的双层檐楼亭,檐楼皆为上下两层,重檐屋顶,平面呈正六角形,砖木结构,各角向上翘起,作腾飞状,东面的角楼上有一口大钟,西面的角楼上有一面大鼓,我们将这两座楼称之为“钟鼓楼”。我们常常听到“钟晨暮鼓”的说法,古人划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分别以地支(子丑寅卯)序之,每个时辰相当于今日的两个小时。以圭表或铜壶测得时辰,便击鼓报时,以便让民众知晓。
东西配殿
“东西配殿”为度母殿和黄财神殿。
东配殿面阔三间,前带廊,砖木结构,硬山顶;平面矩形,抬梁式构架,五架梁对前单部梁。度母全称“二十一绿度母”,又称多罗菩萨,多罗观音,据说绿度母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是二十一度母之首,被视为慈悲与绝美的化身。
西配殿又称之为“黄财神殿”,黄财神,藏名藏拉色波,是密教之护法神祈,诸财神之首,黄财神是藏传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养的五姓财神之一,五色财神分别是:白财神、黄财神、红财神、绿财神、黑财神。因其身相黄色,故称为黄财神。
六棵古木
东西配殿再往北看到的六颗松树,左边的三颗是当时为三位大德高僧长命百岁而种的,右边三颗是为了当地百姓而种的,这也是在建庙时栽种的。
据传这些参天古树是 1889 年从乌孙山南麓原始森林中挑选树干通直、树形优美、生长健壮的云杉幼树移植在庙内的, 至今树龄已有 119 年。
大殿
接下来就是整个寺庙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首先看到的是大殿门口有两排“转经筒”,又称“玛尼”经筒,“玛尼”中文意为六字真言。
整个建筑分为两层,第一层供奉着“未来佛”、“释迦牟尼”、“宗喀巴大师”及十世班禅额尔德尼,还挂有不少来自西藏和青海的唐卡。唐卡也叫“唐嘎”,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题材内容涉及到藏族的历史,政治,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唐卡的用料也极为考虑,用的是天然的矿物质颜料,所以色泽艳丽,经久不衰。据说,其中有一幅还印着释迦牟尼的脚印。
后殿
“后殿”是指寺院最后的殿宇,又称为“护法殿”,用于供奉“护法神”,一般安置在中轴线的最后。
景区优惠政策讲解:
圣佑庙景区自开业起对昭苏人民免费开放,持昭苏本地身份证、工作证、暂住证等有效证件即可享免门票游景区。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