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苏天马文化博物馆 | 带您免费游览天马之乡历史文化天马文化博物馆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20-04-01 16:06 浏览量:
【字体: 打印本文

昭苏天马文化博物馆| 带您免费游览天马之乡历史文化天马文化博物馆

天马文化博物馆整体是一座马蹄形状的建筑,建筑总面积8250 平方米,博物馆展厅面积 3400平方米;紧邻博物馆的是天马文化产业园,占地面积 54997.3 平方米。天马文化博物馆集中展示了昭苏历史、伊犁马和马产业发展历史。

马的起源:

最早的马出现距今已有5800万年的历史。大约在6000年前的中亚地区便已出现了被人类所驯服的马匹,马从此走入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当中。

从某些方面可以说马是昭苏县2000年历史进程中的“原住民”,它们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传承者。

非物质文化工作:

昭苏县实际已公布408个非物质文化项目名录,是全伊犁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县,也是非遗资源最丰富的县。天马文化博物馆结合我县非遗工作,目前已梳理完成《马上技巧》、《乳制品加工技艺》、《擀毡技艺》、《芨芨草编织技艺》、《伊犁马驯养》、《皮革加工制作技艺》、《大麦系列饮食制作技艺》、《驯鹰狩猎》、《奶酒制作技艺》、《马奶制作技艺》等。《哈萨克族马上竞技》包括有赛马、赛走马、马上角力、马上拾银、马鞭手等传统体育活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代表了昭苏县优秀的草原传统文化,也是每年吸引游客前往草原观光体验的重要因素,我们的很多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灵感都依赖这些非遗。

唐山救援事迹:在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惨烈的7.8级大地震,在那个物资匮乏、百业待兴的年代,震后急需大量的运输工具,根据解放军总后勤部的命令,昭苏选派63名职工风餐露宿,历时48天将选出3000余匹天马送往唐山灾后重建。《唐山劳动日报》1977年8月29日第四版《万里送军马 军民情谊深》和1977年9月27日《征程万里军马来》都有相关报道。

二楼展厅:

盛世行马,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马已经从生产生活应用向文化娱乐休闲方向发展。为此,我们及时进行转型,在马的育种、养殖、疫病防控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我县马业强县富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马产业已成为我县的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在伊犁马的新品系培育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功勋马匹,比如:零号功勋马、882马等。

我县力争打造全国最好的马种质资源创新基地、全国最大的马匹调训基地、全国最知名的马文化休闲旅游体验基地、全国最规范的赛马赛事示范基地、全疆最大的马产品加工基地、全国最优秀的马业人才输送基地,建立与中亚国家的天马文化、赛马赛事友好交流机制,建成“一带一路”国家马文化交流中心和延边窗口。

图书馆:

我们博物馆图书都是与马文化有关的图书,我们将打造全国最大的马文化图书馆,搜集全世界马相关的学术类、科普类、少儿类等各类图书,并以此作为马文化的研究基地。研究基地也将会是天马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心。

博物馆政策解读:

博物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每周一闭馆,

周二至周天开放时间:10:30—18:30。

(目前疫情期间室内场场馆暂时闭馆,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